為了促進爐渣資源的優化利用,需對其進行預處理,利用篩分裝置將直徑低于100mm的顆粒選出進入后續環節,體積超過100mm的金屬進行破碎,人工挑出未徹底燃燒的垃圾,集中送回焚燒爐中重新焚燒。
整個工藝無需對外排水,做到污水野零排放冶。據調查,爐渣中含有一定的廢舊金屬,如鐵、銅、鋁等等,一般可回收的金屬含量為5%~8%,具有一定的回收價值,可再次利用。通過對生活垃圾焚燒爐爐渣中金屬回收性的研究顯示,爐渣中鐵、銅、鋁的回收率分別為14.8%、52.7%與73.1%。由此可見,爐渣內部有價金屬的可回收率相對較高,回收處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。
在預處理后,爐渣的含水率約為2%,密度約為1250kg/m3,吸水率約為9%,利用飽和酸鈉溶液經過5次浸泡與烘干后,爐渣質量損失為4.31%左右,堅固性符合免燒磚的相關要求。
在物化性質、工程特性方面,爐渣與輕質天然骨料較為相似。經過工藝處理后的爐渣可與瀝青、水泥等材料一同鋪設路面。針對此類混合料的金屬元素滲出情況進行檢測可知,鎘、鉛與鋅的釋放量相對較低。
通過對環境、人類健康、生命周期等因素進行評價,發現管理技術與風險之間存在緊密聯系,如若管理技術科學合理,可有效降低風險發生概率,避免對環境產生的不良干擾。
生活垃圾焚燒爐屬于核心設備,對焚燒發電工藝路線與造價具有決定作用。在該系統中,爐排面由多個爐瓦連接而成,爐排片相互重疊,動靜結合,每排之間錯開,由驅動機構促進排片交替運動,使垃圾充分攪拌與翻滾,提高燃燒效率,垃圾受自重與爐排推力的作用,直接進入渣斗之中。
爐排分為干燥、燃燒與燃盡三段,空氣從爐排下方經過中間縫隙進入爐膛,起到助燃作用。該系統的另一部分為出渣機,可將燃燒完畢的灰渣推出爐外。在該設備運行中,可將殘留的污水去除,使灰渣的含水量處于15%~25%之間,機內水溫始終低于60℃。
綜上所述,通過對生活垃圾焚燒爐渣進行預處理后,使其成為多種資源得到綜合利用,在解決爐渣出路的同時還節省了物料。對于發電廠來說,應采用科學完善的爐渣處理系統,使爐渣得到有效處理和凈化,有效緩解環保問題,推動焚燒技術在國內外不斷推廣和應用,為環保工作做出更多貢獻。